首页

艾丝女主免费视频

时间:2025-05-23 17:24:11 作者:“北菜南运”重要中转枢纽 辽宁新民市打造东北最大产地蔬菜交易中心 浏览量:92674

  中新网西宁4月12日电 题:聚算成势 青海应用绿色算力赋能“四地”建设

  作者 李隽

  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卓乃湖中国移动5G基站开通运行,可可西里腹地有了5G信号,实现了藏羚羊产仔高清视频回传;

  青海首个“5G+智能盐湖”示范项目——“5G+采盐船自动控制”项目在察尔汗盐湖运行;

  青海首个“5G+智能水电站”示范项目在李家峡水电站实施……

资料图为850兆瓦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李鑫业 摄

  12日,记者跟随青海省党政观摩团走访了三大运营商各具特色的大数据中心,现场感受了青海省将绿色电力转化为绿色算力,为该省产业“四地”发展带来的新变革。

  “赋能青海绿色发展,我们深耕生态、盐湖、能源、矿山、农畜、文旅等行业信息化领域,助力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青海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胡波在观摩后的全省绿色算力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说,青海移动全面推广5G专网,打造了智慧盐湖、智能水电站、智慧矿山、智慧文旅等一批标杆项目,助推各行各业“上云用数赋智”。

  青海省清洁能源资源富集,“水丰、光富、风好、地广”的自然禀赋优越。截至2023年底,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3%,绿色电力发电量占比84.5%,均居中国首位。该省年平均气温3.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6%,常年干燥度2.38。基于气候方面的优势,青海布局建设算力中心PUE在1.2以下,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运营成本降低30%。

资料图为100%可溯源清洁能源绿色大数据中心智慧调度中心。李隽 摄

  据悉,青海移动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陆续完成了智慧采盐5G网络试点覆盖及应用、5G+AGV叉车无人化导运等信息化项目,有效解决了数据盲区和“信息孤岛”,有助于优化设备运行状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生产向协同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为该省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提供智力保障。

  面向旅游行业监管部门、景区、旅行社及游客,青海移动构建了“多位一体”的智能旅游营销管理体系,打造省级“智游青海”游客综合服务项目、青海湖智慧文旅、祁连县智慧旅游信息化平台等标杆项目,全面提升政府监管、景区管理效率和质量、游客游览体验,赋能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在果洛州甘德县,牧民不用在高原上跟着牦牛满山跑,只需通过大数据平台显示屏就可以看到牧场情况,该平台不仅节省了牧民放牧时间,还能看到牦牛的体重、数量、健康状态和运动量情况,实现了养殖流程自动化,为牧民们降低了养殖成本,推动畜牧产业高效发展。”中国联通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工作人员介绍,青海省畜牧产业正从传统养殖业迈向“智慧牧场”,探索出了一条特色的生态畜牧业道路。

  在中国电信创新打造的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一排排机架整齐排列,一台台服务器高速运转,这里承载着青海乃至全国越来越多的算力业务。不远处,新的数据机楼也在争分夺秒拔地而起。

资料图为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机房。李隽 摄

  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该数据中心已实现真正“零碳”排放,实现数据中心“碳中和”,成为中国首个零碳数据中心,可为各行各业提供绿色算力服务,以此将绿色电力的价值传导至算力产业下游,提升绿电价值。

  青海省数据局局长靳力说:“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建在建数据中心总规模超过4.3万标准机架,同比增长34.4%。依托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机制,推进‘数据援青’,各市州积极开展对接洽谈,促成金山云智算中心、百度网讯格尔木‘绿电+绿算中心’等一批绿色算力项目落地实施,汇聚我省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新动能。”(完)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台风“小犬”影响中国东南沿海 风暴潮预警级别升级

去年11月,“姐妹情·一家亲”闽台妇女文创展示交流活动在宁德举行,周池春就同20多位台胞姐妹一起参加活动。她表示,一定发挥好桥梁作用,密切两岸亲情连结,抢抓大陆发展机遇,积极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在武汉举行

1959年8月,已经73岁高龄的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和来自11个国家的19名记者、作家和广播工作者一道,来到了民主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拉萨。

中国建设银行宁夏分行原风险总监李惠被开除党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用好“因地制宜”的方法论,不能一味讲求大而全,无序竞争、盲目上马可能导致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当下,“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多个关键词成热词,还需坐住坐稳“冷板凳”。重大创新突破的背后,是厚积薄发,需要耐力和定力。

东西问丨何威:“悟空”火爆全球与中国游戏“出海”如何看?

历史的流转让奉国寺屡历险境,却奇迹般地保留了它不朽的传奇。在元朝灭金的战争中,上千座古寺遭破坏,奉国寺避开战火而独存,且多次在大规模地震中无恙。对此,于凤雷解释道,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因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与结构性能而著称于世,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采用榫卯结构,大雄殿即如此。

航行警告!渤海北部部分海域将进行军事演习

相关资讯
道中华丨两分钟看懂界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并强调:“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编者在第二讲“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中,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并以大量的史料对此加以说明,指出在“中国历史上,既有漫长的统一时期,也有时间不短的分裂时期。统一时期,族群大融合固然不断走向深化;分裂时期,族群大融合也从未停止,甚至范围更广。每一次分裂后的重新统一,总能在更广的基础上进行更深的融合。伴随着从秦汉至明清的古代大一统国家的演进,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在更深与更广的不断交替中发展前行”。此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指出,共同性的增多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特征。这些共同性包括政治共同性、经济共同性、文化共同性和社会共同性等。中国历史上各族群互动频繁,迁徙不息,其结果一方面是导致各族群之间相互融合,另一方面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形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的整体。中华民族5000年的民族发展史,其中重要的一种大趋势就是由松散到紧密、由可分到不可分、由多元到一体的不断交融的过程。每一轮的族群大互动、大融合,并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螺旋形的上升。每一次大融合过后,中华民族的结构越来越紧密,民族关系越来越和谐,文化的共同性越来越多,中华民族的整体文明素质越来越高。

热门资讯